如何整理笔记:归纳、分类、标签

by Web全栈工程师 on 2018 年 11 月 11 日

EverNote印象笔记内容混乱时,整理和分类是提升效率和检索能力的关键。

1. 明确分类原则

  • 归纳与分类:将同类型的笔记归纳到一起,做到分门别类管理。

  • 多维度分类:可以按场景(如会议、灵感、读书)、主题(如技术、生活、项目)、状态(如待处理、已完成)三大维度分类,满足不同检索和管理需求。

2. 制定清晰的分类体系

  • 主题分类:如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等。

  • 项目分类:针对特定项目或任务建立文件夹/标签。

  • 时间分类:按年/月/周组织,便于追溯。

  • 优先级分类:区分重要、紧急事项。

3. 利用工具功能

  • 文件夹/分区/标签:大多数笔记软件(如OneNote、敬业签、Obsidian等)支持文件夹、分区和标签,可以灵活调整、重命名、移动。

  • 标签与关键词:为笔记添加关键词标签,便于跨分类检索。

  • 双链/反链:如Obsidian支持双链,能让笔记多维度归类,便于交叉引用和快速定位。

4. 定期整理与回顾

  • 定期审查:每隔一段时间(如每月)检查分类体系,调整不合理的分类,合并冗余、拆分过大的类别。

  • 主动回顾:浏览和复习重要笔记,确保内容不过时、分类不过乱。

5. 实用建议

  • 收集箱/Inbox:为临时、未分类的内容设立“收集箱”,定期归档到正式分类中。

  • 多媒体内容整合:现代笔记软件支持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多种内容,分类时一并整理。

  • 简明扼要:笔记内容保持简洁,避免冗杂,便于后续查找和复用。

“通过场景、主题、状态对笔记进行分类,足以满足笔记管理的需求。这三个分类的纬度都是从使用者自身的角度出发,也就是在什么场景下做的、关于什么内容的、现在处于什么状态。”

操作流程:

  1. 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工具,建立统一的笔记系统。

  2. 设计适合自己需求的分类体系(文件夹/标签/分区)。

  3. 利用标签、关键词和双链等功能提升检索效率。

  4. 定期整理、合并、调整分类,养成主动回顾的习惯。

Comments on this entry are closed.

Previous post:

Next post: